進入部落的時間早晚也不會產生矛盾,早加入部落的成員,按照之前工作的時間和收穫補償對應金額的薪水。
採用薪酬制度,部落的工作分配起來也更加方便,勞累的工作薪水高,輕鬆的工作薪水低,不幹活沒有報酬,也能夠杜絕一些偷奸耍滑的現象。偷懶沒有工資,沒有錢就換不到食物,只能挨餓,長此以往,那些想不勞而獲的人自然會去工作。
第35章
這種制度也不是沒有弊端,需要額外安排人員專門負責分發各項物資,之前倉庫只有彩林一個人就夠了,以後至少要三四個人才能忙得開。但總體來說,新的方式利大於弊。
白朔想了一圈後,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花永:「以後不再一起分食物怎麼樣?每個人完成一天的工作,給一天的工資,用工資換部落的東西。就像在集市上換鹽一樣,集市上是把自己的東西換成鹽,再用鹽去換想要的物品,現在是把工作的成果換成鹽,用鹽換取物資。但是鹽是用來吃的,不好隨便拿來拿去,所以用貨幣替代鹽。」
鹽是衡量不同物品價值的工具,貨幣也是。
「工資?貨幣?」花永明白集市上換鹽的操作,隱約也能領會到白朔的意思,但對一些生疏的詞彙不太理解。
白朔找了個例子:「之前我雇其他幼崽幫我製作磚坯,一個磚坯一張零食卡,做得好給兩張,幼崽可以帶著零食卡來找我換零食。零食卡就相當於貨幣,他們靠幹活賺到幾張零食卡,工資就是多少。」
花永這下明白了,零食卡他知道,白朔讓部落里的幼崽做磚坯那天晚上,花多就跟他說了,結合白朔的話,中間不懂的地方也明白了。
白朔又分析了一下這種方式和現在的不同點,現在分配食物的時候是首領和狩獵隊隊長先分,然後依次是狩獵隊成員、採摘隊隊長和成員,最後是老人和幼崽,而用先發工資後購物的話,每個人都可以去購買,挑選順序可能不會像之前那樣固定。
總之新制度是有利有弊,但總體來說,利大於弊,能夠很大程度激勵大家。
聽到白朔說不幹活的人沒有工資,花永皺眉:「那不能幹活的族人……」
各部落分配食物,有些部落只會分給出去捕獵和採摘的人,沒有人養的幼崽和老人只能吃那些沒人要的食物,另外一些是會在分食物的時候給他們留一些,數量不多,但也能夠填一下肚子。
百羽部落是後者,花永擔心按照白朔說的方式分,部落里幾個沒有親人的幼崽和那些老人會挨餓。
白朔自然沒有忘記這一點,繼續解釋:「這種方式不只有工資,工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每個成員還有基本福利,這點和之前是一樣的。每個人工作創造的價值高於工資,高出的部分歸部落所有,部落用這部分贍養老人、幼崽和受傷的族人,等幼崽長大能夠工作養活自己的時候,他們工作創造的一部分資源則會去贍養已經年邁的羽族。」
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,每個人都要經歷幼年、壯年、老年三個時期,只要這項制度一直繼續下去,那部落里的幼崽和老人不會缺少食物,正值壯年的羽族獲取到的報酬也能讓他們的生活優於其他人。
花永認真聽著,這種方式聽起來確實比現在每天分配食物方便,至於分食物的先後順序,如果以後花永自己是不怎麼在意,早點晚點都沒關係。
想好後,花永開口道:「我覺得這種方式不錯,但要跟其他人商量。」至少要部落大部分人都同意才能用。
白朔點頭,這是當然,他只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,如果最後大家都不同意,那就算是花永硬要實行,沒人遵守,也是白費工夫。